发布人:教学科 发布时间:2023-05-26 浏览次数:189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聚焦国家对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工程素质,系统掌握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新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与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流体机械能转化原理与技术、光电与光化学转化原理、化工原理、储能原理与技术、节能原理与技术、生物基材料、能源动力测试技术。
科研团队力量雄厚
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16人。专任教师中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3个,校级“双百人才”5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外聘博士生导师3人。
专业带头人易维明教授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村镇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能源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谷物收获机械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SCI期刊《IJABE》中方编委、《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近五年,系部教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1项,到位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超过5000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
公司产品实力突出
拥有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农业生态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技科研平台。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近80余台,总价值3000余万元。建设有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实验室、生化转化实验室、能源材料与性能测试实验室、风电新能源实验室等8个专门实验室,总面积达1750 m2,同时具有600 m2实验基地1个。与山东德州皇明太阳谷、山东松龄锅炉有限公司、淄博茁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和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满足本科生实习(实训)教学任务需要。
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14至2020年,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实验班,2021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目前已有多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人才。近五年,新能源实验班考研录取率达到50%以上,多名同学先后被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200名,硕士研究生110名,博士研究生12名,外籍博士后2名。
科研反辅教学成效显著,通过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老员工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培养员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3年指导老员工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山东省特等奖2项、全国农建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8项,老员工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产业对人才需求旺盛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保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35年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发展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既是国家安全战略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革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确定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同时强力带动新能源人才需求上升。专业主动对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农业工程一流团队建设,努力培育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五有”人才,为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